诺尔章,青年藏人作家、导演。2008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于此同时并创办青年藏文化网站。藏族作家诺尔章(笔名)原名千尔日加措,青海省热贡人。现任《新青年网站》主编,电影代表作有《草原悲歌》、《离别》、纪录片《少年的苦行者》。文学作品《没有尽头的生活》、《寡妇》、杂文聚《蒋攀巴的精神》等。
个人作品及荣誉:
2000年 杂文集《蒋攀派精神》
2006年 小说《没有尽头的生活》、《沙滩上的诗人》
2009年 小说《秋天的想念》
2010年 拍摄短片《草原悲歌》
2012年 与合作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慈爱基金拍摄公益微电影《离别》,此片帮助当地大批支教老师被拖欠工资得以解决。
2013年6月 小说《阳光滋润的僧舍窗户》荣获意大利母语文学节金奖。
2013年 纪录片《少年的苦行者》
2014年 小说集《玛吉阿米》
现任《新青年网站》主编,自主创办了青年藏文化网站。
2013年6月1日诺尔章受邀参加意大利奥斯达纳第五届母语文学节,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作家、编辑、媒体记者和电影导演等上百人讲述了藏族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电影文化等内容,并回答社会各界人士的各种提问。在此次文学节上,诺尔章的小说《阳光滋润的僧舍窗户》被翻译成英文和意大利文获得了第五届母语文学节金奖、作品代表奖和意大利奥斯达纳地区旗帜。
2013年6月诺尔章的小说《阳光滋润的僧舍》荣获意大利母语文学节金奖。
2013年6月26日藏族青年导演诺尔章携纪录片《少年的苦心者》和微电影《离别》来到西北民族大学,与该校师生一同观看电影,并进行现场互动交流。这也是诺尔章的纪录片首次在西北民族大学放映。导演诺尔章的毕业作品--藏语微电影《离别》上线。
2014年出版小说集《玛吉阿米》
导演阐述:
《离别》这部微电影的拍摄其实很偶然,当时是有一个公益方面的纪录片让我来拍,我去拍摄地拍了二十多天,在这其中创作了《离别》的剧本,就顺带进行了拍摄。我那时候有两个朋友也在当地拍记录片,他们拍的时候我去帮忙,我拍的时候他们也来帮忙,就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拍摄。当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资金比较紧张,吃的东西啊其他条件也很艰苦。我们主创人员一共是四个,一个男主演,一个导演,一个摄影师,一个录音师,影片里的那些小孩子都是当地找的。我拍纪录片的时候当地有很多学生,拍的时候他们都来帮忙。《离别》这个影片讲述的是支教老师的故事,我也是受到了当地的触动而写的剧本,取材比较真实。很多去支教的老师,待了一两个月就走了,那些学生还在那里,就没有人教他们了。我想通过这个微电影,让很多人关注到这个问题。后来《离别》在青海电视台进行了播出,确实也起到了一些帮助。在一个基金的推动下,很多支教老师的工资问题得到了解决。
《离别》当时拍了五天,其实后来有很多镜头都没拍完,因为主演的时间不允许,所以拍摄的比较紧张,临时改写了剧本。我当时觉得,如果完全拍摄一个很现实的故事,不如讲述一个男主角的爱情故事,可能会更有吸引力。有时我们很多人谈论慈爱,大爱,好像很轻松,但是事实上很少人来做。我想表达这种慈爱与生活之间的矛盾。
我觉得拍片故事很重要,以前我学习的时候也喜欢拍这个拍那个,但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好剧本,拍完后看了不满意,就没有公开。所以我觉得在开拍之前把剧本做好很有必要的。
对于想从事这行的年轻导演,我觉得坚持很重要吧,这几年我有很多同学都改行做了其他,但因为我自己很喜欢拍电影,所以就一直坚持做着。
这几年我大部分是接活拍,拍了不少公益片,宣传片,也跟过一个大剧组《大村官》,其实在正规剧组学到很多,收获不少。我当时是做副导演助理,管理演员拍摄到位什么的,大剧组拍摄很辛苦,每天有必须完成的任务,哪怕天气不好了,改在室内拍,延长时间,可能拍到凌晨三四点,六点钟还是继续第二天的拍摄。
我现在有自己的拍摄团队,刚开始我们的合作也有很多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磨合后比较默契,现在还行吧!
我自己创作的作品有《离别》 《少年的苦行者》 ,目前在筹备一部数字电影《玛吉阿米》。这部电影的创作也来自我在之前到寺庙的拍摄中得到的灵感。
【联系我们】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欢迎大家多多推荐,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zhongchuanyingcai
投稿邮箱: zcyc@cnmhr.com
商务合作:010-6572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