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啦免费统计 导演培训|摄影师培训|导演培训班|编剧培训|摄像培训|后期制作培训|表演培训-中传英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服务商登录

报名咨询热线

010-65727776
首页 - 专业课程 - 编剧技巧

李樯:匠心独具的编剧任务(二)

发布时间:2020-05-13 11:09:52     浏览次数:次     发布者:本站

写一个人物,实际上是穿越云雾去摸索他

有了主题后就要抓出人物,人物分两部分,一种是从观念营造出来的想象人物类型,一种是生活切身碰到的。无论来自虚构或原型,或是将不同的人合在一起皆可;有故事再发展人物,有人物再发展故事,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找出人物跟他的动作。人物是什么呢?电影的人物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利用文字的手段进行他的心理与外部描写,电影中的人必须要有动作才叫做人物,一个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这是关乎行为,因为我们是在用影像讲述故事,我们必须展现人物是如何应对他在故事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和坎坷,以及如何克服。写剧本时如果意识到人物不如自己想象的鲜明清晰,首先要厘清的就是人物的动作是什么。人物构思分两部分,首先做「人物小传」,无论是从文学作品、新闻事件、生活中酝酿出来的,都要有人物小传,慢慢才能清晰这人物是干什么,并不因为你的头脑孕育了他,你就会知道他,你写一个人物,实际上你是在摸索他,像穿越云雾一样去摸索他,这是一个基本功。

人物分内在与外在,内在是从人物出生到现在的情感生活,也许影片的物理时间仅仅是一天或一下午,也可能一年、两年,但要做足这个人从出生开始的小传,包括家庭、环境、父母性格、从小到大接触过的人、宗教影响、政治影响、意识形态、情感遭遇,要从他出生开始都要讲清楚,哪怕电影中只写他一个小时的生活,都要了解、设置他的一生,这是人物的内在。

人物的外在,就是从电影开始到结束,包含职业生活、个人生活、私生活、以何维生、已婚、单身、离异、分居、恋爱等等,了解越多,人物就越好写,要自问无数问题,也要向这个虚设的人物提问,每多问一个问题,这个人物就能够更为具象。私生活部分,要想他独自一人会做什么,有什么个人癖好,独处的生活状态。

《立春》


电影就是行为,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反应,人物是透过行为举止来展示

有了人物,就要开始「构建」人物,有四个特质第一是人物要有非常清晰的戏剧性需求,意指人物的终极欲望,他要得到什么,他要干嘛;第二是这个人物要有独特的个人观点;第三是他必须有特定的态度;第四是人物从影片的第一分钟到电影结束,必须经历某种转变,获得改变。无论哪种类型的电影,人物必须有强大清晰且观众看得懂的戏剧需求,他终极想赢得、渴望的目标,这将使人物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电影历史一百多年,如何让你笔下的人物跟其他电影不同,就是要有观点。观点是人物观察、看待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观点,或者说你才是你生活的主宰,观点可以让你的人物与千千万万电影的人物做出区隔。人物观点就是生活所见,他有宗教信仰吗?他是信仰玄奥或务实的人吗?他是暴徒吗?对女人尊重吗?透过各种提问,会渐渐觉得这个人物就像身边曾经认识的人,逐渐清晰起来。观点是个人独立自主的信念体系,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要写出不同的人,目标有可能雷同,但观点就足以区别。

人物态度就不同于观点,态度是理智的判断、主张,是理性的部分,态度跟观点不一定泾渭分明,可以是交叉融合。他是积极还是乐观的?愤世嫉俗、乐观还是宽容?就像去了解生活中真实的人,剥洋葱般地去认知这个人,写作人物也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建立他。

再来必须有转变,我们常说电影中的人物无法打动我们,通常的问题是从电影的第一分钟到结束,这个人物没有转变。如果人物没有转变就会乏味,可能是暴躁的人变为祥和的人,恶转善,幸福变不幸,无道德观的人变成对信念固执追求的人,没有人是每时每刻不变的,要有命运的逆转,这个人物才有价值。

最终回到总结,人物的本质是动作,一个人的行为表明他是怎么样的人,不仅仅是台词,比如他说他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但是最后他甚么都没做,那你不会相信他是环保主义者。人物是如何迈向欲望目标,他采取什么方式达到目标,电影要能看到动作,不是内心的,不是说一句优美台词就能代表,你一定要告诉观众他的行为是什么。


《孔雀》

剧本的开头与结尾就像阴阳,头即是尾、尾即是头,相互呼应

创作有两种,一种是先有想法,想写这样的故事,有了想法才创造人物;另一种是有了人物,因为人物才产生故事,这两种都可以产生好的电影。第一幕是建置人物、事件、地点环境;第二幕是对抗,在人物迈向欲望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看他如何解决;第三幕就是解决,这是电影的常规。很多有经验的编剧都说过,动笔写剧本时,首先要知道电影的结尾,这是一个倒推的过程,我个人也有这个感受,知道终极的结尾,其实就意味着开头,如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很难开好头,就像阴阳,头即是尾、尾即是头,圆的呼应关系,剧本写作的最好方式就是要知道结尾,知道结尾是为了写开端。

这结尾并不是最后的镜头,而是指故事的结局,意味着故事最终是如何解决,人物是生是死,胜利或失败,目的是否达成。故事总是在验证一个途径、一个方向,无论是线性或非线性叙事结构,都是一条不断往前迈进的发展线,沿途设置一些障碍,达到你的结尾,它们都互为因果。所以能够清晰地知道结局,就知道如何开始,因为结局意味整个故事尘埃落地后的解释,所以才能容易知道如何开头,结尾跟开头就像钱币的两面,这是很多编剧的共同感受。

《孔雀》

每一个行动都要有一个反作用力产生对峙

回到影片的开端,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最好是10分钟就让观众明白捕抓到主要人物跟次要人物的讯息,以及人物的欲望与目的、所处的戏剧情境,当然也有例外,但我们先承认电影有一个主要规则,再谈革新。好的剧作都在前10分钟左右就知道要讲什么,刚开始做编剧时会觉得这样很机械,但有时跳离职业状态,回归影迷状态,去感受看电影前10分钟的生理反应,10分钟过去还不知道讲什么的电影肯定让你不耐烦。一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将人物的戏剧性提出来,然后就进入对抗的段落,真正讲故事的核心部分。例如标准90分钟电影,差不多10分钟就得出现第一个情节点,第二个情节点出现在中间的对抗部分,等对抗段落结束就是第三个情节点,再衔接结局。

第一个情节点就是我们说的钩子,只是一个诱饵,诱导着真正的故事出现,电影《唐人街》是无数剧作书会提到的案例,前10分钟我们就知道杰克尼克松逊饰演的是一名私人侦探,他接了一个案子是替一位女人调查她的丈夫,然后发现这个女人是个冒充者,真正的女主角出现就是第一个情节点。电影中段就开始设置各种障碍,障碍一次比一次大,阻挠他达到目的,就像牛顿定理,每一个行动都要有一个反作用力产生对峙,没有冲突就没有动作,没有动作就没有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

电影里没有一分钟或一秒钟是过场戏

最终一部电影仍需要以每个段落场景的方式呈现,无论篇幅的长短,每个段落都要设置人物的目标、阻碍、对抗、解决。那要如何具有可看性?每场戏的起始如果是悲观的,那结束就用比较积极性的方式,也就是说每个段落的结束要用相反的方向呈现,这样才能有意料之外的感受,就能形成所谓的小小悬念的钩子。电影里没有一分钟或一分钟是过场戏,即使是过场戏也要用非常好看的方式处理。如何具体地写一场戏呢?写一场戏就是写来龙去脉,就算这场戏只有一秒钟或一个镜头,也要问自己这场戏的目的跟作用是什么?即使是动作片,之所以觉得好看,并不只是视觉的累积,也要包含目的性,对剧情、人物有什么推动作用。

每一场戏怎么写仍得回归人物,每场戏都是由目的勾连的,必须不断反问自己,就会知道每场戏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解释、过渡、展示的作用而写,你会发现不好看,因为这场戏丧失了应有的作用。

形式遵循结构,结构却不遵循形式,电影由一系列的元素组成的,电影剧作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就像音响结构是由各个零件组成一般。剧本由开端、结尾、场景、情节、转折、音乐、声音等手段组织而成,每一场戏称为一个场景,几场戏会组成几个大的段落,每个段落会需要找故事性,也需要选择用什么方式串起段落,可以用倒叙、插叙或单线、多线叙事,这些都来自于自己想如何布置剧本的构成。每个段落必须用单一的思想连结,每个段落的思想要单纯,不要再拿其他东西干扰。

我先将剧作法进行基本的介绍,如果我们将剧作法庖丁解牛就能够成为好的编剧了吗?这也是我后半部想跟大家探讨的部分。


【 返回 】

咨询电话

010-65727776
扫描添加公众微信号↓